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与通知 - 新闻动态

课程回顾 | 在UIP课堂进行中西哲学对话

发布时间: 2024 年 7 月 16 日 | 查看数: 125

四川大学2024年“实践及国际课程周”于春季学期第19-20周展开,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特邀维拉诺瓦大学的Thomas Donnelly Noel博士,于2024年7月1日至7月10日期间,为同学们带来两门全英文课程—— “The Good Life in Comparison(“美好生活哲思对比研究”)和 “Translating the Sublime” (“解译‘崇高’”)

Thomas Donnelly Noel博士是维拉诺瓦大学全球跨学科研究系副教授,于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获得了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比较文学硕士学位和中国语言文学硕士学位。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世纪诗歌和叙事、比较批评以及翻译研究等,着重于在不同文化和时期之间建立哲学思想联系。

Noel博士进行课堂介绍

在课程“The Good Life in Comparison”中,Noel博士与同学们共同探讨了早期中西哲学家对“美好生活”和“幸福”的哲学思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梳理和解释了孔子、墨子、亚里士多德、康德等中西方哲学家的思想。在“Translating the Sublime”一课中,Noel博士讲授了欧洲浪漫主义时期和中国古代自然美学中与“崇高”相关的哲学观点,并带领同学们一起品读了孔子、朗基努斯、约瑟夫·艾迪生等所著的美学作品,珀西·比希·雪莱、威廉·华兹华斯等写就的浪漫主义诗歌,以及陶渊明、谢灵运、王羲之等所描绘的中国山水诗歌。

中西比较研究不仅加深了学生们对“美好生活”和“崇高”等概念的理解,还使他们领略了中西方经典文学作品中这些概念所蕴含的深刻内涵。来自文新学院的李同学说:“教授对中文文本的解读让我印象深刻。课程虽说是‘比较’,但也恰好印证了哲学是无边界的。”来自历史文化学院的王同学说:“这门课程纵贯古今,博采中西。对于‘good life’这个话题,这门课既提供了哲学的洋洋概观,也促使大家思考生命的意义所在。老师以中西方各时代哲学家为授课内容的脉络,在轻松严谨的哲学思辨中一步步追寻幸福生活的所在。结课之余,或许每个人都找到了独属自己的‘good life’。”

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

哲学原典略显晦涩难懂,但Noel博士凭借自己独特而又富有趣味的讲课方式,有效地将复杂的哲学理论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使同学们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和掌握哲学概念,让哲学课重新焕发了生机活力。来自电气工程学院的瞿同学说:“教授诙谐幽默,平易近人,非常懂得如何调动课堂情绪……通过不断地追问式提问,他用自己身边各种有趣的例子来解释古今内外先贤们的思想主张,带着我们从西方哲学的苏格拉底的认识自我,到中式哲学孔子的中庸之道感受人性善的光辉……”

课后师生互动交流

Noel博士的课程不仅带来了中西方的哲学知识,还激发了同学们对于人生的思考和讨论。课堂上,他不断引导同学们进行“再思考”,鼓励同学们积极交流并勇敢表达。课后,许多同学会围绕课堂上提出的观点与Noel博士进行深入交流,这些互动使得学习体验更加完整和充实。

来自商学院的陈同学感慨道:“什么是‘good life’?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而经过八节课的学习与思考,我找到了自己的答案:我将创造自己的多彩,而非静待外界的缤纷。好的生活不仅是对外的物质索取,更是对内的精神探索。学习中外诸多哲学家的思想,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全盘接受他们的思想,而是开放大脑,建立属于自己的思维坐标系,稳定自己的内核。即使生活并不完美,我们也能在平凡中窥见精彩。在行课期间,教授带我们从不同的哲学视角去看待和思考‘good life’。他鼓励我们提出问题,不看重答案的对错,而是注重思考的过程,这也给了我在下课后继续与他交流讨论的勇气。他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哲学思想本身,更是一种开放的思维方式。”

“The Good Life in Comparison”课程结课合影

“Translating the Sublime”课程结课合影

通过学习这两门课程,同学们更深刻地领略到了先贤哲学思想之辉煌,不仅获得了宝贵的哲学知识,学会了面对挑战和困境时,如何保持思辨与探求的勇气和智慧;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在丰富多元的文化中寻找共同点,在差异中寻求理解与和谐,以更开放的心态拓展人生与世界视野。

Noel博士与中方合作教师Emma及课程助教李婉婷临别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