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与通知 - 新闻动态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院教授荣获第三届四川大学“探究式-小班化”教学竞赛多项奖项

发布时间: 2019 年 7 月 15 日 | 查看数: 5996

为扎实推进“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式-小班化”教学改革,7月4日,第三届四川大学“探究式-小班化”教学竞赛在校顺利开展并圆满落幕。

本届竞赛主题是“基于不同类型智慧教室的‘探究式-小班化’教学创新”,旨在推行“以学为中心”教育理念,鼓励教师创新性地利用智慧教学环境,以多种方式开展启发式讲授、探究式讨论、全过程考核、非标准答案考试,能有效激发学生积极投入有效学习。此次教学效果突出的课程和脱颖而出的主讲老师,作为“探究式-小班化”教学改革及智慧教学环境示范课程和示范教师,将带动学校本科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图1、2教学竞赛现场)

副校长张林教授、专家及学生评委、教务处相关领导、78名参赛老师和158名听课学生,以及前来观摩学习的兄弟院校同仁,近400人参与此次教学竞赛活动。

(图3副校长张林教授致辞)

在此次竞赛中,我院权新峰(Kevin Quan)教授的《工科化学2》(《General Chemistry for Engineers 2》)课程荣获灵活多变教室组一等奖。

(图4 权新峰教授给学生授课)

Richard Stehle教授的《工程分析》(《Introduction to Engineering Analysis》)课程荣获网络互动教室组优胜奖。

(图5  Richard Stehle教授给学生授课)

“对我来说,在竞赛中能够分享我的教学方法和了解到其他资深教师的教学方法,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体验。” Stehle教授表示非常珍惜这次竞赛的经验。

“教学并非是随意的,或者按老师和学生表面上的理解就自然而然发生。它作为一系列展示、认知和习得的心理过程,有很多高效的教学方法,是超出一般人的经验的。换言之,教学是一门科学,有其独特的现象和理论。”权教授在介绍“探究式-小班化”教学时提到,“但教学方法也不能生搬硬套。除去运气,一套教学方法的成功应用,除了需要教师了解自身、学生的认知和行为状态外,还需要结合课程的内容和定位、学生人数等因素做相应调整,以达到最大的教学成效。”

针对不同的对象和定位,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象、定位不同,方法不同,结果也不尽相同。达到最好效果的方法才是最合适的方法,找到最合适的方法才是得法。这也是匹兹堡学院一直以来所推崇和追求的教学理念, “以学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学习,回归教育的本源。

匹兹堡学院自建院以来,一直致力于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发展,虽地处西南腹地,但均按照匹兹堡大学及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标准面向全球公开招聘优秀人才。随着学院规模的扩张、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以及首届毕业生办学成果的凸显,学院办学宗旨由“教学为主,科研为辅”向“教学-科研并举”转变,其人才招聘策略亦由创院初始的“非长聘制”转向“长聘制”及“准长聘制”。 截至目前,已有包括来自匹兹堡大学、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普渡大学、雪城大学、佛罗里达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教授。学院还与匹大工学院和四川大学共享部分教师资源。

作为一所工科学院,匹兹堡学院亦致力于“全人发展”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视学生的英文学术写作与人文社科类知识的摄取。2019年秋季,出版过《消失中的江城:一位西方作家在长江古城探索中国》《甲骨文:流离时空里的新生中国》和《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的当代中国三部曲的作者,获得过罗德学者、麦克阿瑟奖、美国桐山环太平洋图书奖,并入选美国国家图书奖的《纽约客》杂志新闻学家与作家何伟(Peter Hessler)博士将加盟匹兹堡学院为同学们开设英文写作与人文社科类课程。 另外,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影剧学院的 Areum Jeong 博士也将在今秋加入匹兹堡学院。

育才亦育人,匹兹堡学院将以此次“探究式-小班化”教学竞赛为契机,结合本院国际化、多元化的师资队伍资源,进一步推进激发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学习行为的教学方法在学院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授之以知识,丰富其精神,随着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学院将逐步打造一支工程与人文兼具的强大教学团队为学生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本科教育。

作者:吴思艺